2020級地理科學(師範)野外實習第三篇——嗨!你了解丹霞地貌嗎?

發布者:張紅發布時間:2023-07-25浏覽次數:13

628日,我們前往了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的十九峰景區。在李亞龍老師的講解下,我們了解到關于丹霞地貌的更多知識,在攀登山峰的過程中,我們更加細緻地觀察到了十九峰丹霞地貌的特征,對于丹霞地貌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走近丹霞——丹霞地貌名稱的由來

 “丹霞”一詞自高中學習地理以來就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它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1928年,礦床學家馮景蘭他在考察我國廣東曲江、仁化、始興、南雄地質礦産時,注意到了分布廣泛的第三紀紅色砂、礫岩層。他意識到這是一種獨特的地貌景觀,于是馮景蘭開始研究這種特别的紅色岩層,并以“丹霞”二字命名這種“有赤壁丹崖的陸上紅色砂礫岩層”。當地上的紅色岩層與天上的彩霞相遇,丹霞地貌在人們心中便有了模樣,它豔麗的色彩和奇特的造型征服着一批又一批詩人與旅客,而今我們也走進了十九峰景區去領略丹霞之美。


走進丹霞——遊十九峰景區

在正式開始爬山前,李亞龍老師站姿霸氣,為我們講解了該地概況,包括十九峰的地質構造曆史以及丹霞地貌的成因與演化等。我們認識到這裡是華北闆塊和華南闆塊的分界線。十九峰是國内罕見的最大的丹霞群之一,也是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丹霞地貌最典型的特征為頂平、山陡、麓緩,在丹霞地貌演化後期,于山腳處會形成倒石堆,山體會形成一線天的景觀,十分壯觀,這些在十九峰都存在,這讓我們對此次攀登十九峰有了不少的動力和期待。

接着,在李亞龍老師講解完畢後,由于天氣炎熱,柳雲龍老師與李亞龍老師再三詢問同學們的身體情況,确認無誤之後,爬山行動開始啦!


十九峰景區路線介紹

聽完老師的講解,經過簡單休整後我們前往了飛龍棧道。最先出現的一段上行木階梯叫做“千步尋龍”,需要經曆999級台階。經過多段左拐右拐的“之”字形木台階後,終于走上平行棧道。在平路上得到一定的休息後,我們前往了玻璃棧道。走過128米的棧道,繼續向前走,到達了飛龍天橋。這是一道138米長的索橋。經過了索橋後,我們也正式開始下山,在一段幽谷路徑上,我們見到了小溪、路兩旁的翠竹、洞穴等一系列景觀。在一段漫長的下山路後,我們最終回到了登山的起點,完成了登山之旅。


實習見聞

在爬山之前,十九峰景區的景色。伴随着道路旁的小溪和叢林,本次關于丹霞的實習即将拉開帷幕。

開始爬山,我們攀登着台階,觀察着丹霞地貌的特征,眺望遠方的景色,向着更高處前進。親眼觀察到丹霞地貌的景象,我們将理論知識與眼前的景象相結合,對于丹霞地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來到了本次爬山路線的最高處,我們觀察到了十九峰丹霞地貌的壯觀景色,同時在棧道上行走的時候也近距離地觀察了十九峰的岩層,我們發現泥土除了是呈現紅色之外,還有粒徑粗大的特點。通過本次攀登山峰,丹霞地貌的特征也深刻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之中。

登上頂峰稍作休息後,繼續前進,便是玻璃棧道。玻璃的透明加上距離地面的高度給行人增添了一絲緊張,但當踏上的那一刻,望着腳下透出的綠意,我還是比較激動的。當然,來都來了,和朋友的合照怎麼能缺席呢,趕緊安排上。有人有景,山河遼闊,一切值得。

走過了刺激的玻璃棧道,短暫休息後,便是最長的一條鐵索橋鐵索橋設計的非常有趣,走在前面的人晃動橋梁,後面的人就會被迫随着橋梁一起晃動。有恐高症的同學則閉上眼睛,牽着其他同學,一起緩步度過登頂的最後一道關卡。

度過鐵索橋之後,便到達了山頂。雄偉的丹霞地貌在眼前一覽無遺。一個多小時的登山之路得到了大自然最好的回應。

下山的路就變得比較輕松了。一路上,大家走走停停,遇到了小型的山泉,有趣的岩石,震撼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山時間一共花了約五十分鐘。盡管驕陽似火,但一路上快樂與知識、汗水與互相幫助相交在一起,大大加深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感情,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研學體驗。


丹霞物語——聆聽丹霞背後的故事

丹霞物語之特征篇大家随着同學們的實習見聞走完了十九峰景區有沒有了解到丹霞地貌“頂平、身陡、麓緩”的特征呢?這裡再讓我們根據幾張同學們在爬山過程中拍攝下的圖片來看一看。

此張圖片圖片拍攝于棧道上,從棧道像對面的山眺望可以發現丹霞地貌“頂平”的特征。

此張照片拍攝于攀爬“千步尋龍”的途中,在攀爬過程中我們望向四周都是垂直而立的岩石峭壁,我們所走的木頭棧道垂直立于山體之上,體現出的是丹霞地貌“身陡”的特點。

走在玻璃棧道上向下遠眺,我們可以看到山麓較山坡變得平緩,體現的是丹霞地貌的“麓緩”,并且谷地呈現山水田林相結合的景色,展現出丹霞流水與坡地結合的山水相印之美感。


丹霞物語之景觀丹霞地貌的演化過程始于紅層盆地的擡升,在流水、風化、重力等外動力作用下,溝谷不斷展寬,崖壁崩塌後退,山頂面積不斷縮小,原來的山體逐步退縮成“堡狀殘峰”或孤立石柱。參考戴維斯的侵蝕循環理論,将這一演化過程劃分為幼年期、青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那麼我們走進的十九峰景區屬于哪個時期呢?

在遊山時,我們在頂處的平台發現了一座坍塌的一線天以及遠眺時發現十九峰的山基座相連而成的峰叢,故而我們可以判斷十九峰為青年時期的丹霞。

還記得在翻閱《中國國家地理》時,被評為中國最美丹霞之一的湖南崀山以丹霞峰林為特征,聚集了壯年時期丹霞的地貌,集聚了赤壁丹霞的崇高與險峻,溝谷茂林的幽深與清淨,雲遮霧障的奧妙與奇幻。

而位于浙江省的江郎山,三巨石拔地沖天而起,形狀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為:郎峰、亞峰、靈峰,人們叫“三爿石”,是我國乃至世界都不可多得的老年期高位孤峰型丹霞地貌自然景觀,被中外遊客稱為“神州丹霞第一峰”。


知識小課堂

在遊山旅途中,我們發現在某些高度上山體會出現很多大大小小的凹坑,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實習感想

陸未藝:夏日的炎熱,登山的艱難,最終彙聚成俯視山腳,一覽全景的感歎。聽老師說,十九峰是這一屆新開拓出的路線,很難想象距離上海這麼近的浙江能看到如此壯觀的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眼裡是紅色的岩層,耳邊是老師的講解,我想,身為地理人正應該以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在實踐中學習,又将所學融入未來的地理教學中吧!

陳心怡:“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王安石在《遊褒禅山記》中表達的内容這下真的情感共鳴了。那日烈日中天,環地學子“志”“力”兼備,于險峰之中潛心研學,一覽無限風光。


供稿:2020級地理科學(師範)1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