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級地理類專業上海自然地理綜合野外實習圓滿完成(下)

發布者:張紅發布時間:2023-08-12浏覽次數:10

三、南彙嘴和上海地質科普館

  實習第三天上午,同學們來到了南彙嘴,實地觀察了海水潮灘,并在葉程程老師的講解下,學習了潮汐的規律,借助上海市蘆潮港潮汐表數據,同學們觀察到這天處于海水微潮期,時間剛好又是退潮時段,海水離岸邊非常的遠,可以發現有很多遊客下到海灘趕海。對比福建廈門的海岸,同學們可以明顯發現臨港區海岸海水嚴重偏黃,這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息息相關,因為正好是長江入海口區域,江水和海水在此彙聚,泥沙衆多。

下午,同學們來到了上海地質科普館,參觀了許多同學們之前沒見過,或者隻從課本上、圖片上看到的岩石、化石、礦物等等,與同學們之前所學相互印證,加深了對課本上知識的理解。

(一)礦物

1滑石,石膏,方解石,螢石,磷灰石,正長石,石英,黃玉,剛玉,金剛石

《地質學基礎》P52   3-2摩氏硬度計與壓入硬度

透石膏、方解石、螢石


(二)三大岩石

1岩石産狀:噴出岩、淺成岩、深成岩

2噴出岩:是地下岩漿在内力作用下,沿地殼薄弱地帶噴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它的礦物結晶顆粒細小,有的有流紋或氣孔構造,代表岩石就是玄武岩。

玄武岩的氣孔構造


(三)古生物化石

1中生代動植物化石:

菊石化石、貴州龍化石


四、鹦鹉洲濕地奉賢博物館

528日上午,同學們驅車來到了金山嘴,并由宋佳老師帶隊參觀了鹦鹉洲濕地,認識了公園内的植物種類和密度。528日下午,同學們返回奉賢走進奉賢博物館,對于上海的成陸曆史展開了一段探索之旅。

(一)金山嘴——鹦鹉洲濕地

  在鹦鹉洲濕地公園,同學們了解到了各種植物的種類,也觀察到了濕地的特征,對于鹦鹉洲濕地公園的植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途中,同學們非常幸運遇到了鹦鹉洲觀測站的陳老師一行人。陳老師向大家介紹了這個生态公園的作用、特征、代表植物等等。即便交談時間僅有短暫的十多分鐘,同學們依然收獲頗多。

(二)奉賢博物館

在進入上海奉賢博物館之前,葉程程老師給同學們留下了一個問題“上海的成陸曆程是怎樣的”。而當走進博物館後,展廳裡的介紹便給了同學們答案:千裡海塘的建成與演變承載着沿海人民靠海、用海、思海的文化,是沿海人民智慧與力量的結晶。同學們立足潮頭,以千裡海塘為抓手,探究了上海千年成陸過程。

在早期,沿海的居民依賴海洋,煮海為鹽,東狩于海,可由于近海,潮害肆虐嚴重,造成重大财産損失和人員傷亡,為了防止災害侵擾,我國開始沿海築塘,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記載沿海築塘的國家,也是海塘工程最發達的國家。在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上海等沿海地區都建造有海塘,其中上海地區的海塘經曆了很大的變遷,

在博物館裡還陳列有不同種類的海塘模型:石塘、竹籠石塘等等。沿海而布的海塘,捍衛了祖國東南海岸的富饒土地。它們與萬裡長城、溝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一樣,是曆代勞動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創造的宏偉工程。時過境遷,有些海塘消失匿迹,有些留存殘迹,還有些依然巍然挺立,延續着千年的守護。

在二樓大廳,在一個球體上放映有關岡身的視頻,該視頻主要圍繞上海海岸線的變遷,在看的過程中同學們發現了一個問題:713-1173年經過了400年,上海海岸線向外擴展建設明顯,而1173-1584年也同樣經過了400年,但上海海岸線擴展不明顯,為什麼?葉程程老師為同學們進行了現場解答。

深入展廳的二樓,奉賢曆史在這裡躍然紙上,千年鹽場的興衰、陶宅抗倭的戰争一字一句譜寫着奉賢的曆史,猶如使觀者身臨其境親眼見證了奉賢的變遷。在這裡同學們深入上海鄉土,退其繁華,以學科視角,觀其曆史,知其根本,打開了同學們觀察上海的新視角,将所學應用于實踐,真正做到學以緻用,學用結合。


五、實習感悟

在為期四天的上海自然地理綜合野外實習中,同學們穿越四個行政區。在老師的帶領下,用地理的視角看待這座同學們熟悉的城市。青浦國家野外站的碳通量塔計算的參數,為這片森林的小氣候守衛着甯靜;人工林上包圍的鐵皮石斛,又發揮着其極高的藥用價值;南彙嘴觀海公園的潮汐,潮漲潮落之間蘊藏着地球的奧秘;奉賢博物館裡呈現的海塘,為沿海居住的人們帶來安甯……讓人印象深刻的瞬間不計其數。雖然實習已然結束,但是其中所運用到的地理科學研究方法将融入在同學們對未來的探索中。

供稿:2020級地理科學(師範)


Baidu
sogou